获腾讯投资,首创一键自动调焦!科思明德破解光学放大内镜“买不起、维修贵、使用难
“胃镜体检显示一切正常,2年后却突然确诊晚期胃癌”——这类临床悖论在消化科并不罕见。国家癌症中心2025年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早期检出率不足20%(日本为60%),导致确诊患者5年生存率仅35.9%,不足日韩的一半。
消化道早癌病灶常呈毫米级黏膜微变,包括但不限于微小凹陷(IIc型),粘膜色泽变化及毛细血管形态异常等。消化内镜的技术演进直接影响诊疗水平。常规内镜对微小病变的识别精度不足易漏诊。放大内镜,顾名思义就是能使病变处黏膜组织放大高倍数的精查利器,因其能帮助发现黏膜的细微形态改变、界定病变范围并指导靶向活检,在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早期肿瘤诊断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故而也被誉为光学活检。
尽管当前市面上已经有数款放大内镜产品,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购买和维修成本高。进口放大内镜单价超 60 万元,且因结构复杂、精密部件多,加上频繁调焦易造成机械磨损,不仅单次维修成本高于常规内镜,维修频次也更高,综合算下来单次使用成本差距达7-8倍。
其次是有一定操作难度。市面上的光学放大镜多为拨杆式,机械拨杆式放大调节机制需要术者同时操控内镜转向,进退及焦距调节。更关键的是,拨杆通过直接拉动钢丝驱动镜片,镜身弯曲时易拉扯驱动钢丝,导致变焦景深受影响,难以在小倍率状态下完成 ESD 手术。这种“买不起、维修贵、使用难”的多重掣肘导致本应“下沉”的早癌防治体系在基层遭遇梗阻。
为解决上述难题,深圳科思明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思明德)首创了一键自动调焦光学放大内镜(粤械注准20252060796、粤械注准20252060797),其凭借“一键自动调焦”“145倍光学放大倍率、4μm超分辨成像”“5LED多光谱成像”等突破性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诊疗效率,同时与普通内镜相当的价格更是大大提升了临床可及性。技术创新与市场价值的双重突破迅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2025年7月,科思明德顺利完成由腾讯投资、雅惠投资、IDG资本联合领投的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01微型光学驱动模块+动态光学感知算法,实现微米级145倍一键自动调焦光学放大
“传统放大内镜靠人手拨动拨杆带动镜头镜片移动来实现调焦,就好比燃油车通过发动机和齿轮箱传动到轮子来驱动;而我们的一键对焦则是通过微型光学驱动模块直接驱动,类似于电动车在轮子上直接装电机驱动,响应速度完全不同。”科思明德创始人徐科端恰如其分地点明了传统放大内镜与科思明德光学放大内镜在调焦方式上的本质差异,而这一差异正是源于目前市面上光学放大内镜不同的操作方式。
目前市面上的光学放大内镜按照操作方式可分为拨杆式与电控按键式。拨杆式依靠医生手动操控,通过拨杆拉动钢丝驱动镜片实现操作。由于拨杆式镜身内有一根长长的钢丝,依靠机械驱动,当钢丝处于盘曲状态时,其形状和尺寸会因受力而改变,进而影响调焦精度,甚至可能导致调节失效。而电控按键式则是利用电机驱动镜片,科思明德的光学放大内镜正是基于此从底层逻辑进行创新,依靠微型光学驱动模块而非钢丝驱动,不仅避免了镜身弯曲导致的调焦失效,更能在任何部位、任何角度进行放大观察,满足诊断及手术需求。
依托“微型光学驱动模块驱动+动态光学感知算法”,科思明德的光学放大内镜可在秒级内实现一键自动精准对焦,无需医生手动调焦,解决拨杆式放大内镜操作繁琐的痛点。同时,该内镜具备145倍放大+超宽视角,能够分辨4μm级黏膜微观结构,可完全替代普通内镜,实现全场景适用。在DSI、PSI等特殊光学模式下,对食管、胃底腺、幽门腺及十二指肠绒毛等不同部位实现靶向放大观察,满足筛查、诊断、治疗不同场景操作需求。
从技术细节来看,科思明德的微型光学驱动模块的调节精度可达微米级,在一毫米范围内可调节上千个档次,精度极高,且动态光学感知算法会实时监测图像清晰度,当算法判断当前画面模糊时,会立即向微型光学驱动模块发送指令,驱动镜片快速调整至最佳位置。这一从图像识别到微型光学驱动模块响应的整个过程均在毫秒级完成,医生仅需按下按键即可。这种设计既保证了调节精度,又避免了传统手动调焦的操作延迟,极大提升了使用体验的流畅性与稳定性。而且,该内镜可实现20万次稳定变焦无需功能维护,更具寿命优势。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镜头放大倍数越大景深就越小。在景深极小的情况下,医生手部的轻微抖动都会使图像变得模糊,因此当放大倍数足够高时,对医生的操作要求也会更高。传统放大内镜需要医生不断手动拨动尝试调节,对医生的操作技巧要求高。相比之下,科思明德的光学放大内镜采用微型光学驱动模块驱动,响应速度极快。医生只需按一下按键,设备就能在小范围内快速来回调节多次,从而迅速找到清晰的焦点,医生无需判断调焦方向,降低操作难度。
02国内外市场同步拓展,将打造All-in-One智能平台
当前,国产内镜产业正迎来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但新兴品牌在参与集采过程中仍面临独特挑战:现有评分机制更侧重品牌历史积淀与装机量规模,使得市场积累尚浅的新进企业面临阶段性挑战;统一的共性参数筛选标准,亦难以充分体现新锐产品的差异化技术价值;加之专家评审环节对新兴品牌的认知度不足,可能影响主观评分的客观性。这些系统性挑战要求新兴厂商需以创新技术和临床价值为核心,探索更高效的破局路径。
为破困局,科思明德坚持以医学专业教育为核心开展市场推广,着力突破“窗口医院”的示范效应。自6月获证以来,其光学放大内镜已进驻20多家医院试用,定价对标国产常规内镜。与此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已在韩国获证,俄罗斯、中东、南美等地的认证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中。
科思明德一键自动调焦光学放大镜亮相2025美国消化疾病周(DDW)
针对临床对内镜“图像清晰、操控体验好、故障率低”的核心诉求,科思明德选择了以独创技术破局的发展路径。在国内软镜市场4K、红光技术逐渐成为标配的背景下,凭借独家自动对焦技术实现差异化突围,并研发出支气管镜、耳鼻喉镜、胆道镜等产品,以为临床提供软镜整体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科思明德将打造All-in-One智能平台,集成AI辅助诊断、多光谱成像、全镜种兼容等前沿技术,推动内镜诊疗从“功能化”向“智能化”升级,用“一键集成”重新定义内镜效率的终局标准。
来源:动脉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