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消化内镜专业高速发展,内镜设备的作用举足轻重。进口内镜奠定消化内科发展的设备基础,占据了大部分国内市场。
国产内镜也在不断的发展,已经接近甚至可以媲美进口内镜。我们需要从新认识国产内镜。
本人就国产内镜方面的内容谈谈个人认识,希望能获得大家认同,最终使同行业受益。
正文
1.国产内镜的现状 多年来消化内镜主要以进口为主,在医疗界已经形成稳定口碑,但是价格非常贵。进口内镜主要有三大品牌:OLYMPUS、FUJIFILM和PENTAX。
近年来,随着国产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国产内镜的性价比高,使用手感体验、图像质量和核心技术等方面也有了突破式发展,使得国产内镜的质量与进口接近,并国内多次获奖。类似于国产手机超越苹果手机一样,国产内镜的口碑会逐渐超越进口产品。
国产品牌有:开立、澳华和其他品牌。国产内镜市场是一个相对繁荣的市场状态,目前开立品牌拥有超声和内镜2大核心系列产品,并不断研发和改进,而且在国内航天事业上做出一定贡献,现已经发展为国内优秀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家。
就在7月16日召开的由《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联合多家医疗健康领域权威组织联合发起的“第12届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数据发布大会暨中国医疗产业发展论坛”在线上隆重召开,同时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数据调研报告》。
在此次行业数据调研中,开立医疗斩获中国医疗设备“优秀民族品牌金奖”、“产品线金奖”、 “最具社会责任奖”、 “优秀经理人奖”和“民族品牌突破奖”共五大奖项,体现了行业和用户对于开立医疗卓越的产品质量、先进的技术实力、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及优秀的售后服务的高度认可。
《2021年度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数据调研报告》显示,开立软式内窥镜类产品线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优秀的服务满意度及市场保有率等多个维度上均排名第一。
内镜产品的市场战略倒逼内镜质量。
开立内镜目前最高端产品HD-550主要定位在二三级医疗市场的国产内镜替代,澳华内镜定位在二级以下医院为主。目前开立内镜在国内二三级医疗市场占有率最高,与此同时澳华内镜也在转变市场战略,积极加快研发AQ-300机型,向国内二三级医疗市场发起进攻。
2.从几方面看国产内镜 虽然进口内镜使用形成经典,但是国产内镜近些年也在“悄悄的”的突飞猛进,已经接近了进口内镜。
那么,从哪些方面认识到国产内镜的优势呢?从内镜的核心技术、使用评价指标和设备发展的几个方面去认识。
核心技术与特有技术
国产内镜的核心技术有光电复合染色和高清图像技术。高清图像技术用过的医生普遍反应效果良好,认为开立内镜图像清晰度、对微小病变的识别等方面与进口内镜没有差异。
高亮度白光和光电复合染色技术SFI、VIST等图像经过数据后处理调教,这些图象技术可对微小病变进行微细观察,提高内镜阳性率。
开立550内镜具备独立工作站,可随时编辑内镜报告以及进行高清录像,可以完成应急需求,这个功能是其他内镜没有的,非常好用。
内镜使用评价 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李鹏主任承担的十三五课题,对国产内镜进行专门研究评价。结果发现国产内镜在诊疗成功率、(盲测)图像质量、息肉检出率ADR以及操作诊疗时长等几个方面,与进口内镜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萎缩性胃炎的识别与诊断等方面,开立内镜还有一些特殊优势。
内镜设备发展
国产内镜也在走产品平台化发展路线,除胃肠镜之外,还会逐步搭载超细内镜,十二指肠镜、可变硬度、光学放大等镜体。消化内科所要用到的各种软镜非常齐全,耗材产品线也在不断完善,因为家族系列产品完善后才可以满足更多临的床需求。
3.对疾病的诊治中的体会和展望 国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依然不逊于进口内镜。
早期癌筛查
发表在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2年4月第39卷第4期《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应用价值的多中心研究》已经充分证实了国产内镜特殊光在消化道早期肿瘤筛查和微小病变识别方面的效果。
开立内镜的SFI染色,在萎缩性胃炎识别和胃内评分方面,SFI发挥重要作用,发现微小病变后VIST帮助下可以进一步的细致观察。
贲门、直肠病变的治疗
特殊部位如胃底贲门部和直肠,这些部位的病变如早期癌、粘膜下隆起(SMT)以及内痔等疾病的内镜诊治,需要倒镜才能更好的完成。国产开立内镜除图象清晰色彩鲜明外,其特有的短弯曲设计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内镜短弯曲角度大,可以完成更加巧妙的动作,减轻内镜治疗的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内镜耐用度的体会
在疲劳度和耐用度上,就是一线医生对内镜所评价的“结实不结实”。首先,内镜经过生产厂家的严格(疲劳度)测试,其次,在三甲医院的日常高负荷使用中,其故障率与进口内镜没有明显差异。还有内镜“一触式”结构,可以减少洗消操作损伤内镜的风险。
虽然国产内镜这么多优势,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内容。
“手感和不适应”是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国产内镜的印象,目前国产内镜在内镜工业设计和制造工艺等在手感方面不断改进,已经基本接近进口内镜手感。
还有医生用进口内镜标准去评价国产内镜的某一方面,这时特别容易出现问题。但是,经过耐心使用一段时间适应之后发现对病人的诊断、治疗、耐用度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差异,又开始不想用进口内镜啦!
(完)
|